网上有关“立轴的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立轴的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轴”原先是由屏障上拆下来的单片改装而成的
立轴,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也称“挂轴”。中称“画心”(一名“画身”,又名“蕊子”),上称“天头”,下称“地头”, 左右称“边”,上下又有“隔水”。 最上的木杆称“天杆”,最下的称“地杆”,两头装有轴头。立轴的画心一般以直幅为主。因最下的木杆称轴,又是直立悬挂的,故称“立轴”。 立轴的形制在古代是最受欢迎的,因古代房屋较为高大,层高又在3至4米以上,故收藏悬挂立轴极为适宜。
晋代以前至唐初五百年的时间里,只有卷轴一个门类,随着社会发展,自盛唐始,又相继出现了轴、册两大门类。轴或立轴又叫挂轴,立轴是目前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轴”原先是由屏障上拆下来的单片改装而成的。米芾《画史》中说,“知音求者只做横挂三尺轴,惟宝晋斋中悬双幅成对,长不过三尺。”书中还谈到挂轴的种种方式。宋代以前轴幅都不是太长,这与古人习惯席地而坐,房屋不是太高有关。到了明清,人们好高楼大厦,所以挂轴长阔,有长至八尺的。中国古代的厅堂斋室,光线过暗,所以要悬挂装裱立轴、字画,以增添室内光线及艺术效果,使居住者有明朗清净之感。
立轴的装裱尺寸有大有小,一般五尺开三、四尺开三、开四的画心裱成的为普通立轴。四尺以上的画幅,称“大轴”,俗称“中堂”,特大者称“大堂”或“大中堂”、三尺以下的画幅称“立轴”。在品式上分一色、两色、三色裱,宣和装、诗堂装、集锦装、锦眉装等。上装天杆,下装轴。有的天头贴“惊燕带”(一名“绶带”),此种格式盛行于北宋宣和时,后从之。立轴装裱分一色、两色裱的原因,是由建筑物的高低或画心长短的比例而决定的,古时房屋高度一般在七到九尺之间,所以,一张三尺长的画心,加上三尺镶料,只要单色装裱。如果是二尺长的画心加二尺镶料则显得太短,所以,也应当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要加四尺长的镶料,如用单色,则镶料长过画心,喧宾夺主。所以应该用两色或三色装裱。“宣和装”是北宋宣和年间宫廷内府裱件的格式,又称宋式装,适宜于装裱正方或宽过于长的画心裱件。
关于“立轴的由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志冲]投稿,不代表禧达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idaa.com/xida/102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禧达号的签约作者“志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立轴的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立轴的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轴”原先是由屏障上拆下来的单...
文章不错《立轴的由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