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刘氏一族在三国时期都有哪些皇亲国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刘氏一族在三国时期都有哪些皇亲国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东汉末期天下大乱,四方诸侯并起,刘氏皇室衰微,小编今晚就和三国友友们盘点一下,至东汉刘秀之后还有哪些有封国有实权的王侯?
(1)幽州的刘虞
刘虞,字伯安。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
刘虞的工作地点偏北(幽州),与外族的活动区域相接,对外主要施行德政。刘虞比较厚道,和下面将要介绍的刘表刚一入荆州就大开杀戒,短时间内控制住局势不同,生于乱世的刘虞这种性格注定是悲剧的结局。
最终与爱好武力镇压的公孙瓒意见不合从而产生矛盾,进兵攻击公孙瓒,兵败为其所执,惨遭杀害。
刘虞曾任过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中平五年(188年),刘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马,封襄贲侯。
(2)荆州的刘表
刘表以一介书生,单骑入主荆州,却能以统领荆州十九年,并非《三国演义》中说得那样软弱无能。
这与刘表的政治手段有关,他刚到荆州就紧密联合地的豪族蒯家(蒯良、蒯越)、蔡家(蔡瑁),得到大豪族支持后,刘表诛灭了当地宗贼,统治荆襄,迅速获得荆州政权。
同时为限制当地豪族专权,刘表又引进了外来将领,外来将领与当地豪族呈现制衡状态,使刘表安然作荆襄之主,前有张绣,后有刘备。外来将领主要以客卿身份进荆州,刘表对他们严格限制,以防他们壮大。尤其是刘备这种虎狼枭雄,刘表更是猜忌提防。
刘表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
(3)扬州的刘繇
刘繇,字正礼。汉室宗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
刘繇应该大家对他的了解不多,他的部将中有一个叫太史慈的,相信三国友友们对太史慈不陌生。
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任郎中。后诏书任命其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朝廷加其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又击破反叛的笮融,不久后即病逝。
(4)益州的刘焉
刘焉,字君郎。汉室宗亲,乃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刘刘焉在黄巾之乱时,作为幽州太守镇压暴乱,之后任益州牧。利用继承五斗米教的张鲁,令蜀国的势力大幅增加。
刘焉曾向朝廷提出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史称“废史立牧”。这一建议被朝廷采纳,导致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这些州牧上任后均不再受朝廷控制。
刘焉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益州牧等官,后因背疮迸发而卒,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5)益州的刘璋
刘璋,字季玉,刘焉之子。
刘璋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但是刘璋为人懦弱多疑,张鲁不听刘璋号令。刘璋却做出愚蠢举动,杀了张鲁母弟,最终双方成为仇敌,爆发了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法正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被迁往荆州公安,于建安二十四年(220年)病逝于荆州。
三国刘氏宗亲确实不少,毕竟天下还是姓刘的。有勇于担当的刘岱、仁至义尽的刘虞、正直勇敢的刘繇、胆大包天的刘宠、保境安民的刘表、老奸巨猾的刘焉都倒下了....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不一定有真本事,也可能只是因为出身高贵,但四百年大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这个天下第一大家族以最优越的条件生生不息地哺育出了遍地的汉室宗亲,这几位能够脱颖而出,哪个不是一世之雄才?
提到东吴内部的政治环境,很多人会想到江东世家、淮泗集团、东吴宗室这样几支力量。其中江东世家和东吴宗室的组成比较单纯,而淮泗集团就比较复杂了。淮泗集团顾名思义,是江北的淮水流域和泗水流域,大概是淮南和青、徐的一部分地区。这是非常广袤的一片地区。除此之外,非淮泗地区的人来到江东,他的政治立场也偏向于淮泗集团,比如右北平人程普、辽西人韩当,也属于淮泗集团。可以说淮泗集团的组成是很复杂的。客居江东的江北人士,都可以划入淮泗集团中。下面我就来聊一聊其中青州出身的官员,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扬州刺史刘繇留下的遗产。
孔融与刘繇
在东吴或者说江东集团中的青州出身的官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北海国。我在《三国志?吴书》中找到的青州出身的东吴官员,几乎都是北海人,或者在北海有仕宦经历。比如太史慈、孙邵、是仪、滕耽、滕胄,其中或者有北海国仕宦经历,或者祖籍北海。我认为这种现象并非一种偶然。而是大批人才从北海相孔融那里流失到扬州刺史刘繇那里,这样一种规律。我也认为这种人才迁徙路线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来看北海的地理环境和孔融的性格能力。青州有济南国、平原国、乐安国、北海国、东莱郡、齐国六个郡国。其中平原国、济南国、乐安国、齐国是北方的大军阀袁绍、公孙瓒主要争夺的地方。而北海国和东莱郡处于青州东部,左边是泰山山脉,右边靠海,上有齐国的屏障。平原国等地过早参与军阀混战,人才流散,而北海国的局势相对稳定,北海相孔融又是天下名士,所以北海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人才,走出仕本郡本县佐吏的路子。
首先说一下孔融。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属于家学底蕴最深厚的文化世家。孔融本人也是年少成名,四岁能让梨;十岁与名士李膺交往;十三岁以孝扬名州里;十六岁时因为收留?党锢之祸?中被追捕的张俭,导致孔家遭难,孔融、孔褒(孔融的哥哥)、孔母一门三人争死,更让孔融扬名天下。孔融这个身份自带吸引名士的光环,何进就是看中他的名声,才礼辟孔融进大将军府。
后来董卓与孔融不合,当时北海有大量的黄巾余部(这也说明北海受中原战乱影响较小,否则不会出现大量的黄巾军流寇),于是将孔融扔到北海国。孔融在文化事业上是一把好手,但是在战争手段上是个弱鸡,黄巾、袁谭,一个都搞不定,最后被袁谭驱逐出青州。只能说孔融这个人吸引人才,但是保不住人才,毕竟自身都岌岌可危,怎么能给人才一个稳定的前途和事业呢?
再来说说刘繇。刘繇是青州东莱人,与北海相邻,与北海中的一些人物也有交往。刘繇是汉室宗亲,本身也是文化世家,祖父刘本是东汉大儒。刘繇本人因为救回被叛军劫掠的从父刘韪而扬名。刘繇当然不用出任县吏郡吏,举孝廉入仕,后来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名声捞到扬州刺史的位置。不过这是虚的,因为当时扬州很大部分在袁术的手里。在袁术的支持下,刘繇得以渡江,然后侵吞了袁术控制的丹阳郡和吴郡,派兵到江边抵抗袁术,被汉廷升为扬州牧。
与孔融相比,刘繇的官职和控制范围更大;刘繇身为汉室宗亲,更容易做出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刘繇从在扬州毫无根基到从袁术手中夺取丹阳、吴二郡,证明他不是一个在军事和权谋上的废物。而且随着北方军阀实力的扩张,北海的局势也无法再维持下去,江东大多是山越、宗帅、叛军等零散的势力,没有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而且刘繇也是青州人,与北海相邻。在权衡利弊之下,北海一批人才从孔融那里迁徙到刘繇那里,又被孙氏所接收。
北海出身的官员
我上面也提到了,太史慈、孙邵、是仪、滕耽、滕胄都是北海国出身或者有仕宦经历的人,他们都是从北海到扬州辅佐刘繇,然后继续辅佐江东孙氏。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人物。
太史慈
太史慈应该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了。太史慈也是东莱人,为了郡守毁坏州章而出名,然后避难辽东。孔融听说太史慈的名声,很照顾他的母亲。太史慈为了报恩,到平原请刘备出兵,解除黄巾余部管亥之围。太史慈与刘繇都是同郡人,到扬州依附刘繇,但不受刘繇的重用。刘繇被孙策击败之后,太史慈在丹阳郡西部依托山地和山越人的支持,成为一个小军阀,但也被孙策击败。于是太史慈成为孙策的部曲,担任对荆州南部的战区长官?建昌都尉。可以说太史慈在江东集团的地位很高,但是不幸早逝,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因为太史慈的?山大王?的经历,陈寿将其与刘繇、士燮并列一传。
孙邵
孙邵在《三国志》中没有立传,但是地位也很高。据说孙邵不被立传是因为得罪张温、暨艳一派,修撰《吴书》的韦昭倾向于张温,所以不为孙邵立传,删掉已经存在的记注。孙邵曾经是孔融的功曹史,受孔融的重用,而后也来到扬州投奔刘繇,继而服务孙氏。在孙策时期,由于孙邵的理念与孙策不合(孙邵主张与曹操言和)没有受到重用,在孙权时期才崭露头角。孙邵也是东吴立国之后第一任丞相,可惜缺少足够的史料,他的政治举措很模糊。
是仪
是仪本姓氏,因为孔融的嘲讽改为是。是仪先为北海郡吏,后投奔刘繇,也是在孙权时期被起用。是仪支持吕蒙袭取荆州;试图阻止东吴后期的?二宫之争?;为官清廉不置产业。总而言之东吴君臣对是仪的评价很高。
滕耽、滕胄
滕耽、滕胄是两兄弟,没有明确出仕北海郡吏的记载,滕家和刘家为世交,所以也就直接投奔刘繇去了,后来又服务孙氏。滕耽、滕胄两兄弟去世得早,滕胄的儿子滕胤在东吴可以说是官居要津。滕胤与孙权联姻;出任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太守;孙权去世后成为五个辅政大臣之一。
孙权死后辅政大臣为了争权展开激烈的火并,诸葛恪杀孙弘;孙峻杀诸葛恪;孙峻去世后孙綝上位,又引起吕据的不满。于是吕据联合滕胤对抗孙綝,但是没有成功。吕据被迫自杀,滕胤被孙綝夷族。
太史慈、孙邵、是仪、滕耽、滕胄等人都有鲜明的特性,即从北海来到刘繇这里,再服务孙氏。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方式来江东的青州出身的官员。比如平原人刘惇先是避难淮南,然后服务孙氏。不过《三国志?吴书》中这样的人物比较少,不具备代表性。总而言之,由于孔融在军事上的软弱,以及刘繇这个青州东莱出身的扬州牧,导致一批青州北海出身的人来到江东。由于其淮泗集团的政治立场,也受到孙权的重用。这是东吴政局中存在的一种现象。
关于“刘氏一族在三国时期都有哪些皇亲国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熄灯果实]投稿,不代表禧达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idaa.com/xida/119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禧达号的签约作者“熄灯果实”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刘氏一族在三国时期都有哪些皇亲国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刘氏一族在三国时期都有哪些皇亲国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刘氏一族在三国时期都有哪些皇亲国戚?》内容很有帮助